本該進入環保產業的錢,最后都去了哪兒?
環保產業本來具備萬億市場空間,但現在竟然缺錢了!俗話說,有錢走遍天下,沒錢寸步難行。不少環保企業家叫苦連天,錢都跑去哪兒了?
根據中國環保在線老崔查詢的數據,2012年中國環保產業規模為3萬億元,2018年預計為7.5~8萬億,而到2020年將突破10萬億級別。而從2012年~2017年,環保上市企業的總營收也從750億元攀升至3000億元,年均增長率超過45%。
一位浸淫行業多年的朋友表示,以前的環保項目百萬級別最多,上千萬的規模已經算大的,而現在一個PPP項目動則數十億,甚至上百億,簡直不可同日而語。
無論從聽到的還是看到的,似乎環保產業“富得流油”,可近期發生的一件大事,讓不少人意識到,其實不少環保企業“窮的吃土”。
5月21日,東方園林擬發行的10億元公司債,最終只募集到5000萬元,被市場稱為“今年最慘發債案”。據老崔獲悉,除了東方園林外,神霧環保、盛運環保、凱迪生態等多家環保上市企業均出現債券違約和資金鏈危機。
其實如果擴大視野,不難發現,不光環保產業企業出現“錢荒”,各行各業都“缺錢”。A股因為失血跌破3000點大關,千股跌停盛況再度上演;國內金融體系缺錢,國有大行紛紛試圖通過發行同業存單來緩解資金面不足問題。
老崔分析認為,國內貨幣市場并不缺少流動性,只是資金流向了“你懂我也懂的其他地方”,所以環保等產業才出現資金短缺的問題。去了哪兒?貨幣基金和房地產市場!
一方面,大量的資金進入貨幣基金,使得銀行存款增幅降低。貨幣基金規模越來愈大,也意味著銀行業的融資成本越來越高。另一方面,全國各地的房價迅速拉升,一二線城市泡沫越來越大,二三四五六線城市也都漲漲不休,吸引大量資金流入。
6月美聯儲加息,中國通過MLF向市場注入1500億的流動性;為推進“債轉股”、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,6月24日,央行定向降準0.5個百分點,有望釋放7000億元資金,超過預期的4000億。
然而,許多人擔心,本次降準釋放出來的7000億元資金,其中的大部分最后會間接流向房地產市場。畢竟從歷史經驗來看,每次市場流動性得以釋放,資金就會涌入利潤最高的行業。而近些年利潤最高的行業,非房地產莫屬。
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業內有另一半聲音,對央行定向降準的政策是否能真實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、融資貴的問題,和對市場是否寬松持懷疑態度。
“環保行業商業模式單一,比如技術服務、生產設備、工程服務,主要靠單次、單項或短期的業務獲得收益,涉及的子行業又很多,導致企業小而分散,很難有大企業出現。”一位環保業內人士如是說。
許多中小企業也想向大中企業轉型,只是想向重資產轉型時發現:沒錢!沒錢就意味著缺乏持續的資本投資能力、資源整合能力和管理提升能力等。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,在食不果腹的貧窮日子里,天大的夢想都只是黃粱一夢。
一位中小環保企業主憤憤說道:“不打擊投資炒房,我們企業早晚餓死!”老崔也認為,抑制非理性的購房需求進入樓市才是緩解當前中國錢荒的根本所在。只有房地產市場全面降溫,流入房產市場的額資金量減少,錢荒才能真正緩解,而副作用較大的降準等工作也就可以少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