遭遇諸多短板合力圍堵 環保產業未來道路坎坷
有人問:“環保形勢明明一片大好,為何這么多的環保企業過得慘淡無比?”還有人說:“我不同意環保產業是支柱型產業的說法,國家應當調整其定位!”
老崔分析認為,之所以出現與主流說法相悖的聲音,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環保產業本身的短板與缺陷,譬如產業有效投入不足,市場機制不健全等。
根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長樊元生的說法,盡管中國的環保產業已經經過多年發展,具備了一定的基礎,但總體而言,不像其他新興產業發展那么快,尤其是中小企業占比較大,所以“尚不能擔當得起支柱型產業的歷史重任”。
事實上的確如此,大數據顯示,我國環保行業中,規模小于50人的中小企業占環保企業總量的90%以上,處于絕對的行業主力軍地位。
除了小企業眾多,技術、資金、市場、政策等多層面的問題也已經呈現集中爆發的態勢,這在很大程度上掣肘了環保產業的崛起。
具體來看,目前我國包括工業企業廢水廢氣治理、黑臭水體治理、土壤修復等問題,技術支撐薄弱,仍需突破;日益增加的資金投入尚不足以應對當前的治污需求;當前市場缺乏公平的競爭環境,劣幣驅逐良幣,惡性低價競爭尚存;稅收、費用、價格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略顯不足等。
上述短板的突破與否,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環保產業的未來走向,因此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從當前國家形勢來看,已經開始著手“補短”。
藍天保衛戰、中央環保督察“回頭看”、黑臭水體治理、農村環境整治、土壤修復治理、環保稅開征、排污許可制度全面鋪開……可以說,諸多國家層面的行動已經將環保產業的形勢推向了空前的頂點。
老崔判斷,盡管存在一些影響產業健康發展的不穩定因素,但長期來看,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深度推進,壓力大、任務重,環保領域是從中央到地方關注的焦點,因此行業具備較大的發展空間與充足的動力。
所以有專家說:“任何一個產業,最終都要用產品和服務來贏得市場。當前生態環保領域,標準在提升,環境在改善,產品也需要不斷提升。這是我們環保產業產品創新、服務創新一個很重要的窗口期。”
老崔以為,中國的環保產業和IT行業異曲同工,其產業周期就是不斷提高性能的過程,是創新更便捷、更便宜的產品和服務,為人類社會創造更多價值和福利的過程,也正是環保人不斷反思的過程。
綜上,國家在大力打擊污染排放,進行污染綜合治理的同時,還需要培養出一個良性、高效的環保產業出來,否則最終影響的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。